朱尔法遗址南区考古发掘全貌,翟毅摄影

考古专家专注挖掘朱尔法陶罐,翟毅摄影

阿尔马塔夫北区T0302第①层下灰坑出土的细颈玻璃扁瓶,张然摄影

翟毅解析拉斯海马陶瓷遗存与中国考古学关联

【深度解读】

拉斯海马,或称哈伊马角,对中国大众而言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名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却蕴藏着大量中国瓷片,其中不乏明代御窑珍品。是什么机缘让这片天涯海角与中原王朝产生了联系?

1、拉斯海马与中英阿联合考古

拉斯海马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端,波斯湾和阿曼湾海峡南岸,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之一。东部的阿尔-哈扎尔山脉与阿曼相邻,其丰富的沉积岩形成天然储水带,为农业提供便利。西侧因季河冲积形成沙地。这里的地貌从崇山峻岭到海滨潟湖、盐沼各异,孕育了多样的生活方式。当地居民主要由山地、沙漠和海滨三大部族组成,其姓氏至今仍可追溯其根源。

在沙漠遍布的阿拉伯半岛上,拉斯海马是人类罕见的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人类遗迹可追溯至旧石器中期,之后的青铜、铁器时代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流域文明交流频繁。萨珊王朝时期,这里出现了军事防御据点。8世纪,拉斯海马以“朱尔法”之名出现在伊拉克总督的东征路线上。10世纪,它在阿拉伯地理学家的笔下成为椰枣成林的绿洲驿站。14世纪后,朱尔法港随着忽鲁谟斯王国的兴起而迅速崛起。至大航海时代,拉斯海马先后被葡萄牙、英国殖民者占领,古代海洋贸易网络逐渐瓦解。

欧美学者在西亚、非洲的考古工作为构建当地文化历史框架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英国女考古学家在拉斯海马开始了青铜时期墓葬调查,随后多国考古队伍纷纷加入。他们的工作不仅揭示了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还发现了大量中国陶瓷,连接起古代中国与近东地区的文明。

中国陶瓷在中古时代的贸易网络中无处不在,但将东西方遗址出土的中国陶瓷关联讨论的却是日本学者。20世纪60年代,他们开始研究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中国陶瓷,并撰写了《陶瓷之路》一书,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与经济联系奠定了学术基础。我国学者也逐渐形成了“外销瓷”的概念。

如今,环印度洋的考古遗址中随处可见中国陶瓷,其重要性在海外考古中日益凸显。中国陶瓷质量上乘,成为遗迹断代的重要标准。然而,外国考古工作者往往缺乏对中国陶瓷的认识,许多历史信息未能有效利用。同时,中国国内的陶瓷考古成果未能及时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英国杜伦大学、阿联酋拉斯海马古物与博物馆部联合开展了考古项目。

2、朱尔法古港考古——中国大遗址调查理念的实践

2024年,故宫博物院与拉斯海马酋长国建立了联系,并开始了考古发掘。朱尔法古港遗址成为主要发掘点,这里是一个14世纪的海滨港口聚落,包含清真寺、防御工事等公共设施。发掘出土了丰富的陶瓷器,包括中国产的青瓷、青花瓷等,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青瓷等。

朱尔法遗址的发掘不仅揭示了当地的人类活动,还发现了明初御窑瓷器,表明明代政府与该地区存在官方联系。郑和下西洋是明初御窑瓷器传入朱尔法地区的途径之一。

3、融入世界的中国考古学

拉斯海马地区的考古发现表明,这里曾是古代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明早期御窑瓷器的发现尤其引人注目,这些瓷器原本严禁流入民间市场,只能通过政府赏赐的方式流出。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回溯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探索中国与波斯湾地区的文明交流。拉斯海马海外考古项目是中国海外考古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考古正走向世界,积极融入全球文化历史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