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搜银行”或陷入网贷陷阱,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品牌炒作
在搜索平台输入银行或理财关键词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广告频频占据显眼位置,这一现象背后,是一些企业巧妙利用搜索算法,实施品牌“搭便车”策略。搜索流量的初衷是访问正规金融机构官网,但这些企业却通过搜索引擎的推广机制,将这些流量转移到自家平台,利用了银行和理财官网的公信力,实现了以较小成本获取精准用户群体的目的。
市民李先生在手机360搜索中输入“交通银行”时,搜索结果的前几名均为非官方网站广告,而交通银行官网排名靠后。这一现象在北京青年报记者的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在多个搜索平台上,使用银行、理财相关关键词时,搜索结果前排常常是各类网贷平台和荐股网站的广告,甚至不正规的博彩网站也混迹其中。
搜索实验表明,不同搜索平台和设备之间的搜索结果存在差异,手机端搜索结果中广告的比例更高。例如,在360手机搜索中,搜索“交通银行”的结果首位是P2P公司的广告,而交通银行官网则排在第四位。而在电脑端,一些银行官网能够直接排在搜索结果首位。
此外,一些关键词如“货币基金”、“理财”等搜索时,也会出现大量广告,其中不乏误导性宣传。搜索结果的这种差异,既揭示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在搜索引擎推广中的“蹭品牌”策略,也反映了搜索平台在广告展示方面的策略差异。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公司利用搜索引擎的关键词竞价排名机制,故意模糊品牌界限,误导搜索用户。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体验,也可能给用户造成财产损失风险。对于这种现象,有关监管部门应当关注并采取措施,以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