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对央行政策动态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先是市场对央行是否将直接涉足股市进行讨论,后有财政部官员提出国债应具备准货币功能,年初央行又创新推出票据互换工具,助力银行永续债发行。这一切迹象似乎都在暗示一个可能:央行是否会启用货币政策的终极大招——量化宽松?

进一步的问题是,若量化宽松政策实施,我国央行能否像欧美同行那样直接购买国债?QE政策将以何种形态展现?普通投资者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投资机遇?

中国式量化宽松实施前景与民众投资机遇探究

央行实施QE政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借鉴欧美经验,量化宽松旨在刺激社会总信用扩张,推动实体经济复苏。目前,我国央行考虑量化宽松的动因主要包括两点:

首先,融资环境仍处于“宽货币、紧信用”状态。自2018年下半年起,央行货币政策趋于宽松,资金市场利率显著下降,但受表外融资收缩和表内贷款增速有限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跌至历史低点。换言之,宽松货币政策并未有效促进社会总信用的增长。

其次,PPI大幅下滑,通缩预期重现。对抗通缩、实现通胀目标是量化宽松的核心目标之一。我国PPI指数跌至0.9%,CPI也回到2%以下,预计2019年需求减弱仍将是通胀的主要压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PPI转负、通缩风险加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负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面对经济下行、通缩和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等多重挑战,央行启动QE政策的可能性逐步增加。

中国式QE的核心目标是解决社会总信用不扩张的问题。过去一年,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并未充分流入实体经济,原因在于金融市场波动和信用风险爆发,导致抵押品价值缩水,企业融资能力下降,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式QE能否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

从美欧日QE经验来看,一级市场购买国债是常规操作。但我国央行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面临两大限制:一是国债利率与贷款利率传导机制不畅;二是法律禁止央行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因此,短期内央行可能不会明确提出量化宽松政策。

变相QE可能有以下三种形式:

1. 以PSL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2. 通过QE支持民营企业债务融资。

3. 直接或间接购买企业股权,助力企业去杠杆。

普通投资者如何在其中寻找机会?

中国式QE预示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1. 债市和股市有望双双走强。

2.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维持低位。

3. 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分化,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望企稳甚至回升,而三四线城市则可能进入下行通道。购房者需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