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精要解析:信用、利率与利息深度解读
信用、利率及利息
一、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信用概述
1.1信用的概念及其产生发展
1.1.1信用的概念
1.定义: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2.特点:信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方有权取得利息,借方承担支付利息的义务。
3.信用关系建立的三要素:(1)侦权债务关系;(2)价值做相向运动形成的时间差;(3)信用工具。
4.信用形式: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
1.1.2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信用产生的条件:
(1)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
(2)货币的信用属性推动了信用关系的发展;
(3)金融与信用的发展。
2.信用的发展
依次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发展阶段。
1.2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1.2.1商业信用
1.定义
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付货款或预付贷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它可以直接用商品提供,也可以用货币提供,但是信贷主体必须发生真实的商品或服务交易,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2.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1)含义: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付货款或预付贷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它可以直接用商品提供,也可以用货币提供,但是信贷主体必须发生真实的商品或服务交易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商业票据可以经债权人背书后转让流通,从而使其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2)种类:
①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②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1.2.2银行信用
1.含义: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职能资本家和其他债务人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借贷对象就是直接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2.银行信用工具——银行票据和支票等
(1)银行票据: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流通工具。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两种形式。
银行本票: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汇票: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支票:支票是一种支付手段,是你向银行发出的项支付指令。可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普通支票。支票一经背书即可流通转让,具有通货作用,成为替代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流通工具。
1.2.3国家信用;
1.含义: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而出现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发行政府债券包括发行国内公债、国外公债等。国家信用的产生是由于通过正常的税收等形式不足以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
2.国家信用工具,国债。
1.2.4消费信用
1.含义: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2.消费信用形式:
(1)赊销:分期付款、信用卡。
(2)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卖方信贷。
1.2.5国际信用
1.含义:国与国之间资本流动形成的信用
2.形式
(1)国际商业性借贷:出口信贷、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补偿交易、政府贷款等。
(2)国际直接投资: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1.2.6租赁信用
租赁公司或其他出租者将其租赁物的使用权租给承租人,并在租期内收取租金,到期回收租赁物的一种信用形式。现代租赁主要有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和服务租赁。其主要风险形式有供货商违约、承租人违约、出租人违约和设备技术落后的风险。而信用是指承租人是否在与出租人达成的任何协商上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经营性租赁又称服务租赁、管理租赁或操作性租赁,是指出租人将自已经营的租赁资产进行反复出租给不同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支付租金,直至资产报废或淘汰为止的一种租赁方式。
融资性租赁: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 供货商)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承租期满,货物所有权归属于承租人的交易。
1.3信用的经济作用
1.3.1促进资本再分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借贷,资金可以流向投资收益更高的项,可以使投资项目得到必要的资金,资金盈余单位又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通过信用调剂,让资源及时转移到需要这些资源的地方,就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
1.3.2加速资本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由于信用能使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并投放出去,使大量原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资金运动起来,这对于加速整个社会的资金周转无疑是有巨大作用的,并且利用各种信用形式,还能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增加资金生产投资。
1.3.3推动资本集中和积聚
信用是集中资金的有力杠杆。信用制度使社会闲散资金集中到了少数企业中,使企业规模扩大。
1.3.4调解国民经济运行
信用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国家利用货币和信用制度来制定各项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规,利用各种信用杠杆来改变信用规模及其运动趋势,从而调整国民经济。信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知识点2】利息与利率
2.1利息(Interest)
利息是指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随着信用行为的产生而产生,只要有信用关系的存在,利息就必然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利息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利息本质理论:(1) 西方经济学利息本质理论:节欲论、时差论、流动偏好论;(2) 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利率指在借贷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之间的比率。不同的利率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利率系统。
(1)利率的种类
①按利率的表示方法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年利率通常是百分之几,月利率是千分之几,日利率是万分之几。
②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官方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央行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由金融机构同业公会确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③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fixed interest rate )和浮动利率( floatinginterest rate);
固定利率:借贷期内不进行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一般调整期为半年。浮动利率因手续繁杂、计算依据多样而增加费用开支因此,多用于3年以上的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贷。
④按利率的作用可划分为:基准利率和一般利率;
基准利率(Benchmark Inferest rate):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其中,以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国家有英国的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ibor)、美国的美国联邦基准利率(FR)、日本的东京同业拆借利率(Tibor)、欧盟的欧元银行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等;以回购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国家有德国(1W和2W回购利率)法国(1W回购利率)、西班牙(10D回购利率)。
在中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具体而言,一般普通民众把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指标银行则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
一般利率:指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各种利率一般利率通常参照基准利率而定。我国一般利率主要指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交易的利率。
⑤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一般来说,一年以内的的信用行为对应短期利率;一年以上的信用行为对应长期利率;
一般长期利率水平高于短期利率水平。
⑥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情况下的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二者关系;
考虑到物价对本金和利息的影响,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其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预明的物价变动率从而实际利率计算公式为
只考虑物价对本金的影响,上述式子可简化为: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随着预期通胀率的上升而上升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胀率无关。
⑦根据计息8起点不同,分为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购买政府发行的无息债券,投资者可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获得,债券到期后,债券持有人可按票面价值获得一次性的支付,这种购入价格的折扣额相对于票面价值的比率则是即期利率。
t年期即期利率的计算公式:
Pt是t年期无息债券的当前市价M是到期价值,St是t年期即期利率。
远期利率( forward interest rite )*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如果已经确定了收益率曲线,那么所有的远期利率就可以根据收益率曲线上的即期利率求得。
⑧按信用的方向划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指客户按照约定条件存入银行账户的货币,一定时间内利息额同贷出金额即本金的利率。
贷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例。
(2)复利在经济中的应用现值 和终值
现值(present value,PV):指现在一定 金额货币或资金的实际价值或者指未来某一时间:价值的现在价值,即终值的实际价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P为现值,FV为终值。
终值(finalvalue,FV):指-定金额货币或资金到期价值。计算公式为:
(3)利率的计算--单利和复利
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直接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其优点在于计算方更,缺点就是计算粗糙,未充分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C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利和。
复利是单利的对称,是指将本金计算出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式。因而反映出利息的本质特征。计算公式为:
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实现的时间价值因素,是对贷出者利益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利率杠杆作用。
【知识点3】利率决定理论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马克思指出,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2)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实际利率理论)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等人对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终于提出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严格避循着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的传统,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因此被西方经济学者称为吉典利率理论,也被后人称为实际利率理论。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储蓄是利率的递增的数,即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3)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在资本主,义大危机背景下的凯恩斯理论对古典利率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首先,凯恩斯认为,将利息看成是等待或者延期消费的报酬是根本错误的,因为等待或者延期消费本身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利息收入;其次,凯恩斯认为,根据储蓄和投资曲线并不能得出均衡的利率水平,因为它们都是和实际收入相关的,不可能独立地变动。
凯恩斯认为,既然利息是牺牲流动性的报酬,那么利率便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即不愿将货币贷放出去的程度的衡量。因此,利率是一种价格,但它并不是使投资和储蓄趋于均衡的价格,而是使公众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即货币需求)恰等于现有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的价格。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以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其中货币是没有收益率,债券价格与利率负相关;而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会有所提高,消费量增大,从而人们满足日常交易所需的货币量也增加。
2.预防性动机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