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正经历从应对疫情冲击的宽松状态向稳健中性的过渡,其重心逐渐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今年前四个月,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导致我国经济负增长,货币政策采取相对宽松立场,且力度加大。然而,随着经济稳步修复,资金空转套利等风险开始显现,货币政策开始收紧,导致资金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显著上行。自八月份以来,央行“维稳”意图开始显现,货币政策并未进一步收紧。

经济回暖和“防风险”是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主要原因。首先,“内外双驱”下我国经济的修复动力边际增强,增速有望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且今年以来金融数据持续超预期,特别是企业和居民中长贷表现亮眼,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下降。其次,上半年货币财政“双宽松”产生了宏观杠杆率攀升、企业套利、房价上涨等负面效应,引起了决策者的警惕,政策边际收紧以引导信贷增量、利率水平和资产价格回归合理增长区间。但考虑到中小银行流动性压力等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尚未到收紧之时,“稳货币”“稳信用”或将成为四季度和明年初的政策基调。

央行有望“以静制动”,数量型调控上,年内降准概率较低;再贷款将持续发力,并落实直达实体工具。展望明年,基准情形下,可能有一次全面降准,幅度约为50bp,预计在下半年落地;结构性政策有望继续发力。价格型调控上,年内1年期/5年期LPR大概率保持不变,年末分别为3.85%和4.65%;明年1年期/5年期LPR或将继续持平于今年年末水平。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预计维持紧平衡状态,广义流动性将趋于收敛。今年末至明年初银行间流动性压力或边际增加,且明年D中枢的波动或将较大。预计明年同业存单利率仍有上行压力,但上行幅度有限。货币信贷增速有望保持在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相匹配的水平上:2021年末社融存量增速或将回落至11.5%;M2增速或将降至9.5%;人民币贷款增速基本持平于今年,为12.8%。

回顾2020年,货币政策经历了从应对疫情冲击的宽松状态向稳健中性的过渡,政策重心逐渐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关注经济复苏和风险防控,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